返回 我的 全国
首页 学校
帮我选课
课程 咨询

海外留学生群_海外留学生群体如何管理

2023-11-04 13:10:34  人气:93

近日,一个群名为“哈爷佛普妈美好生活”的留学生相亲群在网上引发热议。在这个群里,只有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加州理工学院等名校的本科/博士毕业生、家长,或者医学类高校的学生、家长才有资格加入,非顶尖名校的则需要拉够人数才能加入。其实,海外相亲这个话题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此前,加拿大温哥华本拿比中央公园的“华人相亲角”就曾爆火出圈。然而,将相亲标准定到具体某个学校,这种做法确实罕见。那家长们为什么建立了这样的群?它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记者进行了采访。

图片来自网络

“相亲群”本不是“相亲群”

林女士曾是这个“相亲群”的一员。当记者第一次联系她时,林女士并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我认为家长们完全有自由做他们想做的事情。”原来,此前入群标准曝光后,林女士就已经在网上看过很多自媒体在讨论该群,而这种类型的文章底下的评论呈“一边倒”态势:大部分网友对于此现象持否定和质疑甚至嘲讽态度。与网络上铺天盖地的负面评论相比,知道该相亲群内情的林女士对此群有着更为复杂的态度。

林女士的儿子目前在普林斯顿大学读大二。“这个群原来是5所知名藤校的家长们的交流群、求职群,等到孩子们毕业了工作问题也解决之后,这个群里的家长们之间仅有的连接点被切断,但很多家长却又不想这个群就此解散,为了扩大彼此交流的连接点,家长们就在想,这个群是不是可以变成孩子们的相亲群呢?变成相亲群后,家长们为了扩大相亲范畴,就把入群标准由原来的5所藤校扩充为现在大家看到的23校。”

但林女士并不热衷于代替儿子解决婚恋大事,在她看来,子女的择校、择业、婚恋都是自己的事,她无权过多干涉。以教育为例,她的儿子从小到大一直在美国公立学校就读,从自己选择申校、爬藤,到成功就读普林斯顿大学,她都没有干涉过,全凭儿子自己的努力。于是在群里要求递交子女详细信息时,林女士不愿透露儿子过多个人信息,选择了退群。

虽然选择了退群,但林女士能够理解相亲群里的父母,觉得对该群不必过分嘲讽,“空巢父母老了没事干,操心孩子的婚恋问题,能够聚在一起说说话,热闹一下也没什么不好。”林女士还跟记者分享了该群一个有趣的现象:这个群里基本上都是家长,没有孩子。“很多网友会觉得这是空巢老人的自嗨吧,某种意义上也的确是,毕竟在美国本科能考上藤校的孩子大多都是聪明有想法有主见的孩子,他们又怎么会让家长去决定他们的人生大事呢?”

名校背后蕴含了更多考量

这一现象自曝光后,便在网上引起热议。有网友评论道:“精英配精英才算是匹配”“好的婚姻一定是强强联手”。但也有网友认为,“孩子的素质、性格很重要,要尊重孩子自己意愿”“这些名校的本科和博士,未必会认同父母用这种方式给自己找结婚对象”。表面上看,这23所学校的选择标准就是按照类似QS世界大学的排名,但实际上,家长们的考量可不只是学历。

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青少年与学校社会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卢玮分析,“名校的背后其实就是受教育的程度。”卢玮补充道,“对于海外名校求学的学子来说,其本身就代表了一定的家庭经济实力和家庭的素养、家庭的身份地位等。对于如今的社会来说,孩子能够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背后有什么样的家庭。而接受海外名校教育的孩子,其前途大概率也是比较平坦的。”卢玮表示,例如海外相亲群对于医学生的不设门槛,一方面是近年来人们对于健康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海外学医学费不菲,但毕业后收入也比较高,“这样的孩子毕业后很可能有比较好的发展。”

符合该入群条件的留学生小一和记者分享了自己对于该入群标准的看法。“列表里是排名靠前或者非常前的私立大学,本科能上的话代表家里条件不错,以及这个孩子学习不错。或者说这个小孩学习真的很不错,可以拿到奖学金。”她还补充道:“这样的入群标准就是筛选人的一个方式。身为子女的我觉得没必要用学校来把人分三六九等。学校只能代表这个人家里有钱和学习好,和人品完全没有关系。”

孩子婚恋问题上,父母应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海外名校的本质是精英的一个符号。把名校作为标签放入到家庭和婚姻当中,反而暴露了如今人们对于婚姻关系的不自信。”卢玮分析,伴随着家庭经济功能和权力功能变化,当代婚姻关系越来越倾向于选择性的情感支持,而在选择情感支持的时候,部分家长把情感支持与社会资源分配方式对等画上了等号,认为“精英当中应该有属于精英的情感联系和方式”,而从另一个方面看,名校相亲群也显示出现代社会资源分配方式的固化。婚姻本来没有谁比谁更高级,但部分家长过去在自己成为精英之时,本身就带有名校的“信念”,如今通过名校这个“门槛”,刻意凸显自己的精英属性,认为凭借名校光环来认定自己子女的匹配。

为什么海外留学生相亲群中只有家长,没有学生呢?对此,卢玮表示,不论父母是否已经身在国外,他们都深受长期以来家长制的影响。在过去家长制对于家族事业的交接、抵御风险等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如今社会,部分家长也会想要复制过去的案例,维护家庭的稳定性。与此同时,部分家长或者临近退休,或者已经退休,其在社会中即将或已经不再承担一定的角色,因此,他们自然就会面向子女的婚姻,从而维系他们的权力。“在某种意义上,部分家长依旧认为子女是自己的‘私有财产’,然而在当今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这种行为并不一定能够得到子女的认同。因此,这样的群里便只会有家长,而没有孩子了。”

“对于父母来说,我并不赞成纯粹的家长制,从上而下‘包办’子女的婚姻。”卢玮认为,对于家长来说,婚姻毕竟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只有当孩子向自己求助,希望得到自己的帮助时,家长这时才需要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支持。“家长在孩子的婚姻中,应当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另一方面,父母插手孩子的婚姻,也体现出了目前社会对于老年人定位的缺失。“在很多时候,可能是父母更需要孩子,而不是孩子更需要父母。”卢玮表示,伴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我们要更多地给予老年人关心,让他们有更多的社会身份、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个人生活中获得满足感,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样他们可能就会对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理解,“而不是把孩子的婚姻当作自己的事业来操办。”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文字 | 孙唯 实习生 李博

图片 | 羊城派资料图

责编 | 王沫依

校对 | 黎松青

声明:频道所载文章、图片、数据等内容以及相关文章评论纯属个人观点和网友自行上传,并不代表本站立场。如发现有违法课程或侵权行为,请留言或直接与本站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在收到您的课程后24小时内作出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