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3 16:39:56 人气:217
儿童学声乐中需要注意的一下几个误区:用声误区、呼吸的误区、共鸣误区、语言误解。下面为各位家长详细介绍一下:
1.用声误区
发声原理的一般概念是,从肺部呼出的气流经过喉时,引起声带振动,产生声音。而歌唱发声的运动原理是在人的本能发声的基础上,调整声带和周围肌肉的合理运动,从而产生符合歌唱技法需要的有力而丰富的发声状态。
声带的闭合能力一部分是自身的作用,一部分取决于周围肌肉的协调。生活中本能的发声习惯仅限于对方能听到的距离,没有太大的音量和音区,声带的使用是随机的。
声带只有发出强烈的声音和高音时才会紧紧闭合。类似说话的本能发声习惯,往往会使声带大部分时间处于不完全闭合状态。如果声带周围肌肉的功能使用不当,比如将本应促进声门开启的环杓后肌应用到歌唱中,必然会导致声音缺失和泄漏的问题。
2.呼吸的误区
胸腹联合呼吸法到目前为止被普遍认为是一种科学的歌唱呼吸法,但是仍然有很多学生在压抑呼吸的训练上做得很好,但是说话的时候呼吸不够。
关于呼吸主要有两个误区:
一是吸气时呼吸没有达到足够的深度,即没有达到技术要求的“肺底”。浅呼吸的原因与本能的呼吸习惯有关,吸气膨胀的状态只集中在肺的上部,这与“吸吮到肺底”的歌唱要求明显有很大区别。
二是气息与声音缺乏有效协调,使声音“赶不上”。也就是说,没有用气息唱歌的习惯,可以张着嘴唱歌,把呼吸动作和用声音唱歌的动作分开。另一方面,我们过于注重气息,刻意增加腰腹部肌肉的力量来保存气息,形成“憋气”,使气息无法顺利作用于声带。
要认识到只有呼吸支持的声音才是有效的声音,只有正确作用于声带的呼吸才是有效的呼吸。
3.共鸣误区
人体的共振腔分为胸腔共振、口咽腔共振(口、喉、咽)和头腔共振区(窦、额窦、蝶窦)。
声音共鸣主要发生在口腔和咽腔,说明口咽腔在整个歌唱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所谓口咽腔开口,就是我们常说的“开喉”。很多同学误把收紧舌头当成打开喉咙,导致舌头肌肉僵硬,喉咙受压。一方面破坏了音高形成的良好状态,另一方面也阻碍了口咽腔的顺利打开,谈不上好的共鸣声。
打开口咽腔的关键是在稳定的基础上松开咽喉、松开咽喉、松开舌头,使这些部位处于“自由”状态。
4.语言误解
语言运动涉及五音(唇、齿、舌、齿、喉)和四声(开、对、捏、闭),而歌唱发声运动主要是指咽喉和咽部的正确打开,声门和呼吸的协调使用。毫无疑问,科学的发声方法要求咽喉的稳定,那么如何调整语言动作以适应发声的稳定呢?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歌唱时舌头始终处于放松状态,不能随着元音、音高、音量的变化而僵硬或收缩。
(2)辅音的发声要在喉咽稳定打开后迅速完成,重点是辅音的去除不影响喉咽的稳定。
(3)当相关部分生效时,“仅使用必要的力量来消除任何支撑和关节张力”。
在声乐技巧的学习中,只有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排除说话习惯的影响,才能进一步提高声乐技巧。